吉利车展放大招,安全专利免费开放是啥阳谋?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33 点击次数:126
吉利车展放大招,安全专利免费开放是啥阳谋?
说真的,今年上海车展,我原本以为就是一场常规操作。结果吉利直接扔了个“王炸”——全球首款AI全地形SUV原型车“银河战舰”登场不说,还把电池底部安全核心专利给全行业免费开放了。这波操作属实有点看不懂,但又觉得很有门道。
我一个哥们儿那天还在群里吐槽:“这年头,谁还真指望哪个品牌送你技术?八成是营销。”但我仔细扒拉了一下,这次吉利的玩法确实跟以往不太一样。不是单纯喊口号,也不是光秀参数,而是真刀真枪地把自家20亿砸出来的全球最大安全试验中心都敞开了,让同行随便来测。“友商敢来吗?”——这话听着就带劲。
其实啊,专利开放这个事儿,说新鲜也不新鲜。特斯拉当年搞过,比亚迪去年也玩过。但你要说像吉利这样,把底部碰撞相关的三项核心专利来个大方共享,还覆盖23项超国标、12项连国标都没顾上的领域,这力度就有点狠了。而且明摆着2026年电池新国标马上实施,人家直接拿出方案卡位标准制定权,这哪是什么慈善?分明是高段位阳谋!
插播一嘴生活小插曲:前两天陪老爸去4S店保养,他老人家突然冒一句,“现在买新能源最怕啥?就是怕电池出事!”旁边等候区的大姐立马接茬:“对对,上回新闻里那起自燃吓死个人!”其实大家心里的那个疙瘩,就是担心万一底盘磕到、撞到,会不会炸锅。所以这回看到什么防撞梁集成设计、防护板,还有负坎冲击装置这些黑科技被公开出来,说实话还是挺安慰人的。
再说回行业内卷。我身边好几个做汽车媒体的小伙伴,每次聊起智能化,都免不了调侃一句:“现在比的是屏幕多大、芯片多快、能不能自动泊车。”可人家吉利用实际行动告诉你,不止要拼花活,更得拼硬核安全和规则制定权。银河战舰原型车亮相的时候,有媒体朋友发朋友圈,“别人忙着堆算力,它在琢磨怎么让卫星通信预判塌方风险;别人炫自动驾驶,它用AI数字底盘4毫秒级响应+真弹枪击验证。”
讲真,以前咱买新能源,看续航,看配置,现在开始琢磨标准是谁定的。这变化,是不是跟手机圈当年的快充协议之争一个味儿?
还有一次和同事聚餐,一个搞技术的小哥喝嗨了直言:“国产新能源牛逼归牛逼,可惜很多时候都是照搬国际标准。”他顿了一下又补一句,“但如果哪天中国自己主导规则,那才叫厉害!”没想到今年就看到了苗头——据说吉利用115项安全标准参与制定,还加入IATF国际组织,在推动中国版IIHS(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)雏形诞生。这波属于从执行者变身定义者,妥妥逆袭剧本啊!
不过跑题一下哈,上周末我陪女票逛街,她非得让我帮挑条裙子,我瞅半天只会问面料结实不结实,她翻白眼骂我是直男癌晚期……想想也是,其实现代人买东西,都绕不开“结实”“耐造”这些关键词,无论裙子还是汽车。本质上大家图的不就是个安心嘛!而这种安心感,有时候靠的不只是宣传,更是一套严苛到变态的检测体系撑腰。
言归正传,你别看发布会上没有那些夸张概念车灯光秀,全程透露出的都是务实力气。从参与国内首个底部防护团体标准,到引领碰撞纳入新国标,再到让竞争对手不得不用它家的开放专利……一步步稳扎稳打,感觉以后市面上新能源汽车谈及“到底安不安全”,绕不开吉利设定的新门槛。
记得某论坛网友神评:“技术平权听起来很美好,其实谁掌握游戏规则谁收割红利来着。”历史总是惊人相似,当初特斯拉开源带火整个赛道,如今轮到国产品牌通过‘民主化’扩大生态,然后在背后悄悄绑定自己的优势资源。当所有玩家都必须用你的方法论时,你已经赢了一半。有点像小时候我们玩跳房子,总有人偷偷画格子画得比别人宽一点,然后自己跳起来贼轻松……
顺便分享一下最近遇见的一件糗事:单位楼下停车库修缮升级,本来说装新的减震坡道板材,我提议参考一下新能源汽车那种防护思路,被工程师叔叔嘲笑“净整虚头巴脑”。可没几天,他主动找我要资料,说发现现在不少物业管理公司也盯上类似材料改造方案。我暗爽一天,一种莫名其妙被认可的小骄傲油然而生哈哈哈~
最后唠叨两句,如果未来咱们选新能源车型,不仅要问配置表写多少公里续航、多大的中控屏,是不是更该追问一句:它家的电池保护做到了哪些行业级别?有没有经过暴力验证或者第三方极限挑战?毕竟,一旦涉及生命财产,就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吧!
碎碎念完毕~各位铁汁们,你平时最关心爱车哪方面的“小细节”?比如有没有因为担心磕到底盘或者其他奇葩原因,对某些车型望而却步过?留言唠嗑呗,下次聚会吹水素材就靠你们啦!